近年来,为着力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红旅+农旅+文旅+边旅”旅游精品线路,补齐旅游产品单一、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特色化不明显、辐射影响力不足等短板,全面提升游客旅游体验,拓宽景区辐射影响力。镇康赐福彝寨景区结合走访村民提出的“发展诉求清单”,充分整合资源,把景区服务能力提升培训“搬”进农民夜校,持续培育村民的“主人翁”服务意识。
夜幕降临,月色溶溶。村民们围坐在党员活动室,热络的氛围使村庄增添更多的生气。“华哥,好久不见?你还是老样子,你回来太开心了……”村民赵云军口中的华哥就是当天农民夜校的老师毕世华。
为提升农民夜校课堂质量,景区持续聚焦村民“发展诉求清单”,不断优化师资力量,挖掘村民身边“懂政策、懂发展、懂技术”的“娘家人”为授课老师,让村民真正“听得进、学得好、用得到”。毕世华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是备受村民敬爱的老支书,同时也是家喻户晓的“党的十八大代表”“优秀界务员”“草鞋外交官”。
“政策那么好,发展前景也那么好,那么多人支持和帮助我们。大家一定要把握机遇,转变过去的思想观念,用最好的精神风貌开门迎客。”热络的交流过后,毕世华紧接着说:“现在时代不同了,过去常说的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但现在不同了,要会抓老鼠才是好猫。所以,大家要以怎样的状态迎接和服务游客、迎接发展机遇非常重要。”
培训在村民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有温度的培训让村民的心贴得更紧了。据介绍,农民夜校是赐福彝寨景区探索提升村民内生动力和发展技能的有效举措,通过走访收集村民诉求清单,按照“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原则,多方整合优质师资力量,用最接地气和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推出特色课程,让“农民夜校”真正成为村民“充电站”、干群“连心桥”。截至目前,赐福彝寨景区已举办农民夜校15期,惠及村民600余人次。
赐福彝寨景区农民夜校的有效实践只是镇康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缩影。连日来,镇康持续聚焦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深度挖掘资源优势,多方整合资源,突出地方特色,打造优势品牌,以赐福彝寨景区、小落水云巅石板村为“点”,持续带动镇康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