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镇康县城49公里的勐捧社区,彝族、回族、蒙古族等12个民族的553名居民,用“共同守护”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近年来,这个边境社区以“警民共建”为纽带,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民族共治、联防联控”的平安建设新路径,让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在网格中扎根、在服务中升华。
傍晚的勐捧社区小广场热闹非凡,居民们或跳舞或聊天,派出所民警及社区工作人员则穿梭其中,开展普法宣传、发放防诈资料,让安全知识深入民心。
“晚饭后我们常来跳舞,民警巡逻时还会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一起给我们普及法律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居民杨开芹说。
勐捧边境派出所社区民警皮立介绍:“我们以‘平安勐捧’为目标,深化警民协作,做实矛盾纠纷化解、隐患排查、普法宣传、边境巡逻等工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家园、维护民族团结、守护神圣国土’的要求。”
在治安防控上,派出所推行“网格化+信息化”模式,将社区划分为90个网格,配备网格员90名,形成“发现——处置——反馈”闭环机制。2025年以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4起,消除安全隐患4处,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目标。
勐捧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联合派出所打造“勐捧新枫”党建品牌,推动“八共机制”(组织共建、队伍共育、资源共享、服务共做、平安共创、文化共融、发展共谋、生态共治),凝聚强边固防合力。
勐捧社区党总支书记字新威表示:“我们与派出所紧密配合,党建联动组织七一活动,民警与社区干部结对走访,解决群众就业、办证等难题;文化共融举办节庆活动、民族政策讲座、社区运动会;平安共建组建‘民族联防队’,警民携手维护治安。”
“警民共建”不仅体现在治安管理上,更落实在民生服务中。在生姜种植基地,姜农李太旺因缺乏劳动力,派出所民警主动帮他松土除草。“天气这么热,他们还来帮忙,真的很感谢!”李太旺感动地说。
此外,民警定期走访困难家庭,提供法律咨询、就业维权等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这几年来,社区治安很好,我们出门都很放心。”居民李文梅称赞道。
通过“警民共建”,勐捧社区各族群众增进了感情,消除了隔阂,形成了“一家亲”的和谐氛围。勐捧边境派出所副所长张雄师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联创联建,凝聚各族群众力量,共同营造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环境。”
下步,勐捧社区将持续优化“警民共建”模式,创新基层治理方式,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社会平安防线更牢,为镇康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