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党在边疆地区的执政根基,勐堆乡始终持续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坚持不懈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固边疆,把支部阵地建设到祖国边境线上,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凝聚人心的坚强堡垒、推动发展的坚固基石、维护稳定的钢铁长城。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39.8公里的边境线上,勐堆乡设立了相应的执勤卡点及抵边联防所,成立了3个临时党支部。近年来,勐堆乡抓好边境一线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深化国门党建,推进军警地党组织联创共建,搭载军警地支部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抓实国家、国门、国土、国民、国防意识教育,广泛开展“升国旗、奏国歌,巡边关,界碑描红”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扎根边疆、守护边疆。
“老师,什么是描红?它有什么作用呢?”身着傈僳族服饰,挂戴红领巾的五年级小学生张锦荟坐在皮卡车上发出疑问,车子冲锋上阵,轮胎抓地的刺挠声响彻了云霄,一场戍土守边的传承接力赛从这里悄然拉开。
勐堆乡把爱国主义贯穿思政教育全过程,今年9月,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邀请驻勐解放军部队、蚌孔警务室开设国防教育、法治教育第一堂课,帮助蚌孔完小的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军警地支部联合主题党日活动中,开设“行走的思政课”,同升国旗同唱国歌,组织同学们走进边境一线,在解放军、民辅警、联防员、民兵的庇护下,身临其境感受边疆的繁荣,领略祖国边境线上万亩草山的秀丽风光,翻越陡峭、杂草丛生的山坡,亲身体验了徒步巡边,历经数十公里的颠簸,浩浩荡荡地向界桩迈进。抵达111界桩,一行人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油漆和毛笔,小心翼翼地顺着界碑上雕刻的印记进行勾勒描红,如同满腔热血撒播在这片土地,树牢了国防意识,锤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蚌孔村位于镇康县勐堆乡,是中缅边境线上的一个傈僳族抵边村,寨子人口423户1856人,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呈现出一派和谐向荣的景象。管理“宝典”之一就是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国门、国防教育,让各族群众,中缅胞波凝心聚力,形成爱国爱家,严守律法,守土固边的优良传统。“我们在联防所成立临时党支部,大家一起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常态化开展巡边护边。”大牛圈联防所副所长李文荣说。风华正茂的年纪,李文荣数年如一日扎根在边境一线,始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边稳则国安,民兴则边固。勐堆乡严格落实“五级段长制”,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运行,始终扛牢“守土有责、守边尽责”,紧扣两网融合,群防群控,推动构建群防群控体系,充分激发边境地区群众的守边、兴边意识,不断提升边境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增强边民爱国爱边情怀,深刻诠释了人人都是戍边人的使命担当。(杨雪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