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南伞镇,小镇处处涌动着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田坝村成片的坚果林郁郁葱葱,枝头挂满青果,预示着丰收的希望;哈里咖啡庄园里,工人们正精心管护咖啡树,浓郁的咖啡香诉说着产业复苏的故事;白岩村肉牛养殖场建设如火如荼,为乡村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画卷正在南伞大地徐徐展开。当田坝的青果化为真金白银,哈里的醇香走向四海八方,白岩的牛铃摇响振兴强音……南伞镇用热土写就的“增收答卷”,是深入实施“四有联动、促农增收”机制结出的丰硕果实,更是答好省委“群众持续增收之问”的南伞实践。
精准帮扶,夯实致富根基。南伞镇坚持把“户有增收产业”作为“四有联动、促农增收”的基础,围绕“1+12+N”产业布局,全镇精心打造了一张覆盖广泛的高原特色产业版图,截至目前,32.8万亩产业基地星罗棋布,从3万亩甜蜜的甘蔗、15.4万亩青翠的坚果,到8000亩飘香的咖啡、6.4万亩挺拔的橡胶,再到1.1万亩清香的茶叶、2600亩鲜嫩的蔬菜……多元产业为千家万户撑起了增收的“四梁八柱”。这幅产业图景的“点睛之笔”,得益于对产业困难户的精准帮扶。面对337户产业起步难的乡亲,南伞镇“一户一策”出实招,290名挂钩领导干部“点对点”下沉包保,四轮走访“面对面”倾听需求,精准梳理帮扶需求694条,量身定制帮扶措施694条,让帮扶成效看得见摸得着,从1909.6亩坚果提质增效,惠及276户;到1108亩甘蔗扶持,覆盖38户;253亩“两烟”种植扶持,助力34户;再到30亩旱稻推广,点亮2户新希望;更有4个镇级衔接资金重点项目(以工代赈、红岩村交易区、糖料蔗基地、刺树丫口旅游村),精准覆盖71户困难户。
真心实意的付出、真金白银的投入,点对点的服务,实实在在的措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注入源头活水,筑牢了“户户有产业、致富有根基”的坚实基础。
抱团聚力,激活集体动能。单打独斗力量薄,抱团发展效益高。南伞镇创新“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让村级合作组织成为联结农户、对接市场的关键纽带,是“四有联动、促农增收”的重要一环。南伞镇结合各村特点,分类发展壮大合作社组织。坚果产业发展方面,全面推广“田坝经验”,将全镇17个村(社区)坚果户分片挂钩8个核心村合作社,实现“大社带小社”,资源集约、技术共享、市场共创。因地制宜谋发展,县城社区及南伞村多渠道发展业务,深耕地摊、农贸、停车场、物业等“城市经济”。4个边境村充分利用“边”的优势发展边民互市贸易,根据境外趋势,逐步恢复相关业务。镇级公司拓财源,成立镇级集体经济发展合作有限公司,探索水泥、烟花爆竹等销售业务,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水,强村富民的根基在“村有合作组织”中越筑越牢,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引育龙头,做强产业引擎。龙头高昂,方能带动产业腾飞、农民致富。南伞镇坚持“壮、育、引”思路,全力培育产业龙头,这是“四有联动、促农增收”的核心驱动力。服务保障“老骨干”,全力支持糖厂、坚果厂等稳健运行。精心培育“新势力”,引进华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领蜂业振翅;服务哈里咖啡庄园,擦亮品牌带动复苏;推进红薯加工厂,探索特色新路径;加速白岩肉牛厂及饲草项目落地,带动肉牛产业发展。这些龙头的崛起,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提升了附加值,成为带动全镇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引擎。
深化联动,续写增收华章。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南伞镇将持续深化“四有联动、促农增收”机制,奋力谱写农民增收新篇章,聚焦“户有产业”再精准,持续加大产业困难户帮扶力度,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工作,确保帮扶措施落地见效,让增收产业惠及更多农户。聚焦“延链补链”再发力,以产业发展组织化为目标,强化要素保障,优化环境,育强龙头;深化合作社运营,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广“田坝模式”,提升组织化程度和综合效益,让产业增值更多惠及农民。聚焦“提质增效”再突破,大力推广临沧坚果“六项核心技术”、甘蔗“六化”、肉牛6个技术规范等先进技术;普及无人机飞防、机械化作业降成本;加强良种良法、绿色防控应用,更新低产老化基地,全面提高单产品质,让农民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持续富起来。
如今的南伞镇正以“四有联动、促农增收”为笔,以实干担当为墨,在广袤田野上奋力描绘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壮丽画卷,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一个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新南伞,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