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勐捧镇勐捧村,连片的黄姜田郁郁葱葱,翠绿叶片下藏着饱满的块茎,泥土的芬芳里满是丰收的期盼。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正上演着“收购商带头闯、村民跟着干、政策托底帮”的增收故事,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党建引领下“四有联动”产业政策的坚实支撑。
阿智勇,这位来自保山的黄姜收购商,深知农户们“怕滞销、怕亏本”的顾虑,为了让大伙儿吃下“定心丸”,他率先在勐捧村租下30亩地,带头种起了黄姜。“按去年的行情,一亩地能产4吨左右,算下来亩产值能有32000元。”阿智勇算起收益账,底气十足。
示范田种起来了,技术和管理成了关键。勐捧村的焦世芹主动接下代管活儿,跟着阿智勇学施肥、辨病虫害、练田间管理。“不光每月能领工钱,还把种姜的门道摸透了,这可是‘带不走的手艺’!”焦世芹擦了擦额头的汗,眼里闪着光,“明年我自己也要种几亩,再拉上周边姐妹来务工,大家一起挣钱!”
从“学技术”到“想创业”,焦世芹的转变并非个例。阿智勇的基地常年吸纳周边村民务工,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而像焦世芹这样掌握技术的“新农人”,更成了带动乡亲们跟着干的“活标杆”,正悄然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勐捧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富民,聚焦“‘两烟一蔗’+特色产业”精准施策。一方面,着力夯实基础,确保户有稳定增收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培育壮大村级合作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积极培育本地能人成为“小微龙头”企业,发挥镇级示范带动作用;并主动争取落实县级产业扶持、技术培训等配套政策,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最终构建起“户有增收产业、村有合作组织、镇有龙头企业、县有配套政策”的“四有联动”产业发展格局。
通过持续在“四有联动”上下功夫,勐捧镇的产业根基不断夯实,不仅为产业基础薄弱的农户开辟了新增收渠道,更为周边群众铺就了一条“家门口致富路”。
一颗黄姜,从阿智勇的示范田里生根发芽,在焦世芹的手中传递希望,在镇党委、政府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为勐捧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党建引领下的“四有联动”模式,正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